C肽是由31個氨基酸組成的直鏈,分子量3020。C肽與胰島素以等克分子量從B細胞分泌到血液中,它不被肝細胞所攝取,主要在腎臟代謝并從腎臟排出體外。C肽無生物活性,也不與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且不被降解,其半衰期為胰島素的3-4倍。
C肽又稱連接肽,是胰島β細胞的分泌產物,胰島素前體物質胰島素原,經酶切后轉變為胰島素與C肽。因為胰島素原轉變成胰島素時,C 肽與胰島素以等分子數共存于分泌顆粒并同時釋放至毛細血管循環中,且C肽不被肝臟破壞,半衰期較胰島素明顯為長,故測定血循環中C肽水平更能反映β細胞合成與釋放胰島素功能。
C肽檢測的臨床應用
空腹和餐后C肽測定對于糖尿病的分型及早期診斷、治療方案的確立和調整以及研究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均具有很大的意義。
(1)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的評價:對已經用胰島素治療的病人,體內產生的胰島素抗體可干擾胰島素測定;同時現在采用的放免法測定胰島素,也分辨不出是內生的還是外源性胰島素,給了解β細胞的功能帶來困難,而C肽與胰島素之間有相當穩定的比例關系,且不受胰島素抗體的干擾,注射的外源性胰島素又不含C肽,所以測定血中C肽水平,正常人外周血C肽生理濃度為0.4-1.8 mmol/L。可以反應內生胰島素的水平,就可了解β細胞的功能。由于胰島素和C肽以等克分子濃度由胰島β細胞分泌,在肝臟攝取很少,在外周血中降解又慢,且C肽不和胰島素抗體發生交叉免疫反應,所以C肽值可較確切地反映胰島β細胞的儲備和分泌功能。
(2)糖尿病的分型診斷:空腹C肽水平和C肽釋放實驗對1型和2型的鑒別有重要意義。C肽是胰島素原最后生成胰島素時的等分子離解產物,因此,測定C肽可以間接反應胰島素的分泌情況,健康人空腹血漿C肽值為0.8-4.0微克/升,餐后1-2小時增加4-5倍,3小時基本恢復到空腹水平,1型糖尿病空腹和餐后各時相C肽水平均較低,提示1型糖尿病患者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有嚴重缺陷。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C肽值并不低,甚至可高于正常人,但在糖負荷后C肽值低于正常,峰值延至2小時之后出現,說明胰島素釋放功能欠佳,胰島β細胞儲備功能不足。血清C肽可以排除外源性胰島素的干擾,能更準確的反應自身胰島素β細胞的分泌功能。
通過了解糖尿病的分型,可以直接指導臨床用藥,如胰島素治療或口服其他藥物。
(3)低血糖的鑒別診斷:若C肽超過正常,可認為是胰島素分泌過多所致;如C肽值低于正常,則為其他原因所致。
(4)C肽測定有助于胰島細胞瘤的診斷及判斷胰島素瘤手術效果。胰島素瘤血中C肽水平偏高,>4.0ng/ml,若手術后血中C肽水平仍高,說明有殘留的瘤組織,若隨訪中C肽水平不斷上升,提示腫瘤有復發或轉移的可能。
(5)胰島移植。接受胰島移植的病人一般都需要應用胰島素治療,了解移植物是否存活除檢測血糖外,還應測定C肽以了解移植后β細胞的分泌功能。
(6)肝腎疾病。患肝炎或肝硬化時,肝臟對胰島素攝取減少,血中胰島素水平有升高趨勢,而C肽受其影響小,血中C肽與胰島素比值降低。發生腎病時C肽降解減慢,血中C肽水平升高,C肽與胰島素比值明顯高于正常。
與其他檢測方法的對比
1、尿糖檢測方便、經濟、無創傷,但對糖尿病的診斷無特異性,只起到初篩和參考作用。
2、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為診斷糖尿病的主要指標,卻不能單憑一項血糖檢測結果確診糖尿病或將其作為評價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標。且無法對糖尿病類型進行鑒別。
3、C肽檢測穩定性強,不受胰島素抗體、外源性胰島素的干擾,更準確地反映病人自身胰島的分泌功能。對糖尿病分型診斷有較高的臨床意義,并在檢測血糖高低及糖尿病患者預后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臨床應用原則
空腹參考值:0.6-3.6 ng/ml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標準饅頭餐試驗)的同時可抽血測定空腹血糖負荷后1小時、2小時、3小時的血清C肽水平,正常人在服糖60分鐘后C肽水平升高至基礎水平的3倍以上。3小時后接近空腹。
1.增高見于:胰島β細胞瘤、異位胰島素瘤、胰島素自身免疫綜合征、胰島素抗體、肥胖、皮質醇增多癥、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肢端肥大癥、腎功能衰竭。
2.降低見于:1型糖尿病、長期失于控制或口服降糖劑繼發失效的2型糖尿病、胰源性糖尿病、垂體功能減退癥、腎上腺功能不全癥、饑餓狀態。
明德生物已上市C肽(C-Peptide)檢測產品:C肽(C-Peptide)檢測試劑盒(免疫層析法),配套QMT8000免疫定量分析儀,用于定量檢測人血液中的C肽檢測試劑盒適用于定量檢測人血液C肽(C-Peptide)含量,主要用于臨床醫生對糖尿病的輔助診斷與分型; 指導臨床用藥,如胰島素治療或口服其他藥物